簡體版



【大乘佛典】中記載,佛陀是以應身示現,發大慈悲心應化到這婆娑世界來救渡眾生。在佛教各宗派裡,釋迦世尊被認為是無始以來到這宇宙說法的無量數佛中的其中一位。

佛陀是圓滿的覺者,在大佛法中,祂的成道是覺悟三種層次裡最高的一種。第一種是『阿羅漢』;他們衝破感情的障礙及脫離所有惡業而走出輪迴之苦。他們跟隨"聲聞乘"修習,(即聞說【四諦法】而悟道)。第二種是【辟支佛】;聞說【十二因緣】而開悟的叫"緣覺",觀花飛葉落的無常而覺證的名"獨覺"。祂通常是在沒有住世的時候出現,全靠自己之覺悟而成道。最圓滿的覺性是佛陀成道的"菩薩乘"。
當『大乘菩薩』生出菩提心,(須具兩種欲樂:〔一〕度一切有情出生死,〔二〕欲成無上菩提)。若但欲利,他不求成佛,只是大悲心,不是菩提心;若但求成佛,不為利他,只是自利心,也不是菩提心。(菩提心一定要具備"為行益眾生和發願成佛"的兩種意義)。祂們知道六道的眾生都在承受著自身所作惡業之苦果,在大慈悲心驅使下,發誓眾生渡盡方入"涅槃"。例如:大乘菩薩有:觀世音菩薩、祂的誓願是:“度不盡眾生,誓不成佛”。地藏王菩薩、祂的誓願是:“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”。彌勒菩薩在釋佛三千年未法世劫後再來,承接釋佛咐囑大迦葉尊者的袈裟傳承,於補處彌勒菩薩繼續度世利生的龍華三會。

祂通過五種次第才證道,是前行、行、見、修及無修在達到第三種次第"見"時,『菩薩』初次見道,證得空性入"歡喜地"而成『初地菩薩』。

『初地菩薩』透過精進及禪定來增長其智慧,願力及功德,從而無量劫中祂不斷地努力到佛陀示現的世界中聞法及敬體。

釋迦牟尼佛在未成就正等正覺前曾向二十二萬八千位佛禮敬。在離托生為太子不遠時,受燃燈佛的預言,(釋迦佛之前24位佛)釋迦世尊將成圓滿的覺者。

彌勒佛極樂世界即佛書所言都吏多天法悅苑。宮殿中間為強巴佛,左右繪有阿底峽仲敦巴宗喀巴根頓珠巴等人物。意為他們圓寂之後,已到了兜率天宮,聆聽彌勒佛說法。

經過授記後祂進入『八地菩薩』,至此祂便永不退轉。再經過多生多劫努力修行,進至『十地菩薩』住於兜率內院,等待機緣成熟便應化到這婆娑世界

【賢劫經】裡記載了在此大劫中出世的千佛及祂們的事業,此劫名為"賢劫"或稱"善劫"。千佛中的第一位佛是拘留孫佛,第二位是拘那含牟尼佛,第三位是迦葉佛,第四位便是釋迦牟尼佛跟著的一位是彌勒佛現住於兜率天

"賢劫"是一個光明的劫,"光明劫"內才有佛出世,眾生才可以接觸佛法而證悟。

"光明劫"是要經過很多漫長黑暗的歲月才出現一次的。在黑暗的歲月中沒有佛的出現。據【賢劫經】說,這個"劫"後跟著的是八十次的"黑暗劫"。

在下一次的"光明劫"中,將會有一萬位佛出現。再生一萬個"黑暗劫" 後便是"星宿劫",有八萬位佛出現,接著是三百個 "黑暗劫",跟著是"莊嚴劫",將會有八萬四千位佛的出現。

像一切的事物一樣,佛陀說的佛法在這世界也是無常的。最終亦是一樣會失傳,待下一位佛出現才再有佛法。在這婆娑世界釋迦世尊的佛法將會住世一萬二千年,然後便會消失。

上摘錄自二零零三年法光第五期"過去現在未來佛"

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的彌勒尊佛,曾經七佛授記,為釋迦牟尼佛的補佐,現正在兜率內院說法,等待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結束後,他就成為下一世界的法王了;因此彌勒菩薩現在的地位,稱為"一生補處"。換句話說,即是釋迦牟尼的法統繼承人,即是釋迦牟尼佛住世結束,就輪到彌勒菩薩下生,住持正法。在信仰史上,彌勒菩薩即當來下生彌勒尊佛,則與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等齊;過去曾與釋迦牟尼佛,在弗沙佛座下,同發菩提心。他雖是未來佛,但早己授記成佛,為千佛數中之第五。

也就是史實的,當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的時候,彌勒亦隨之下生於南印度婆羅門家,號一切智。自從世尊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,名聲傳遍了五印度。彌勒這時,忽有所感,認清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即捨棄了一切享受,一心一意的歸投世尊而出家,聽佛開示,證無生忍。不久之間,佛在王舍城靈鷲峰上,與他授記。並說了一部《佛說彌勒上生兜率陀天經》,講到彌勒的事跡時,佛對優波離尊者說:"此人從此十二年後,必得往生兜率天上。"當時在座大眾,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。足可證明彌勒上生兜率的事實。及未來彌勒下生的時候,八相成道、說法、度生,與及其國土名安樂世界,都說得很詳盡!另《授記經》云:"汝彌勒受我記後,將來成佛度脫人天......未來度生事業,完全負荷於汝"。這是釋迦牟尼佛當眾對彌勒說的,也就是彌勒位居補處,當來在此成佛的證明。

"彌勒"是中國的譯音,是"彌恒利耶"的簡稱,翻為中國文字譯為"慈氏",因其多生累劫以來,是修行"慈心三昧",《心地觀經》說:"彌勒菩薩慈氏尊,從初發心不食肉";由這兩句話,我們可知彌勒得名的由來。
他最初發心,是從慈心出發的,經中說彌勒最初發心時,即不殺生、不食眾生肉,從此之後都以慈氏為姓。《大日經疏》云:"慈氏菩薩,從久遠劫來,修慈量心,故以慈稱。"又云:"一切如來,必住四無量心,廣度眾生,此四無量心,從如來種性中生,能念一切世界不斷佛種,故稱慈氏。只不過彌勒菩薩的特德,側重在修習慈心。須知,諸佛淨土,悉建在娑婆世界之外,唯彌勒菩薩,本誓願力不可思議,特為我們凡夫眾生,建立彌勒淨土於此土之中,實為慈心難量!彌勒菩薩當來下生的世界是淨土,發願在淨土成佛,人人得享快樂幸福,這象徵彌勒的慈心宏博。

上摘錄自彌勒菩薩 ─ 不著法師


彌勒菩薩    第一頁
上一頁          下一頁
往頁首